田桂琴家里那摞荣誉证书中,最新的一张是“下岗再就业明星”证书。
田桂琴现在是北京市公交公司17路车售票员,在那由一居室隔成的“两居室”的家里,她说“你看,那个站牌,我每天就从那儿上班。”关上窗,她又说:“以前在火柴厂上班时比这还近。”
田桂琴至今还记得18岁那年那个风和日丽的上午,父亲牵着她的手走进火柴厂,说:“桂琴,咱是工人了,领导让干啥就干啥,踏踏实实地。”田桂琴是吃火柴厂饭长大的,刚建厂时,爷爷就是里头的工人,父亲9岁时又进去了,一直干到田桂琴接班,是头有名的“老黄牛”。
火柴厂又添了头“小黄牛”。田桂琴是装盒工,一天装40000盒火柴,一个月后开始超产,这一超就是15年,年年被评为先进。厂里为了考验她,曾经扔给她一台没人要的装盒机,田桂琴照样把它开得溜溜转。这事成了火柴厂教育史上的典范,厂长逢会必说:“这困难那困难,人家田儿是怎么干的,嗯?”厂长让田桂琴说说是怎么干的,田桂琴说:“其实也没啥,我就是想让人家说,这工人真不错。”
1993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,厂长在会上说,大伙儿都回去吧!咱们厂拆迁了。顿时,1000多名姐妹愣在那儿,33岁的田桂琴眼巴巴地看着一家三代劳作过的厂房一栋栋地被拆掉……
从电视、报纸上,田桂琴知道是市场砸了自己的饭碗,这饭碗还得跟市场要。田桂琴去了人才市场,“你有证吗?”“啥证?”田桂琴想起了家里那摞荣誉证。“文凭,培训证什么的。”田桂琴懵了……这证是一夜可以拿到的吗?!来到一家招聘饭店服务员的跟前———端盘子总不会要证吧?“多大了?”“33”,“太老了。”
田桂琴不服,如果说当年爷爷爸爸和她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,那么今天,她田桂琴就想证明一个理:我行,我能行!
在家闲了大半年,熟人在协和百货给她找了个售货员的位子。像在火柴厂一样,她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,不久,摊上的销售额猛增,她的月奖金也涨到1000好几……1995年11月,厂领导突然找到田桂琴,说推荐她和一批姐妹到公交公司卖票。老板死活不让走,说:“田啊,一月拿那二三百块,没意思!”但田桂琴一定要走,她觉得为了这声召唤,自己已经等了很久。
在田桂琴35岁那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她在公交公司参加完培训,兴冲冲地往娘家赶,要把这一消息说给老父亲听。然而她推开门却发现屋里围满了人:父亲走了。田桂琴疯了一样推开众人,扑到父亲身上嚎啕大哭,她想说:爸,桂琴又上班了……
俗话说,隔行如隔山。接行也就如接山。田桂琴和机器打了15年交道,她动它行,她歇它停,日久也生情;如今要和活蹦乱跳的人打交道了,田桂琴犯了怵。记得第一天上车,车从前门开出,她心里不停念叨:本车开往双庙。谁知张嘴却是:本车开往前门。”“———轰———”车厢炸了,“车还没开怎么就到站了?”田桂琴当时就尿了一裤子。
此后几天,田桂琴下班就让丈夫跟着,骑车围着11公里长的17路线转了十几趟,最后连哪一站下了车向哪儿拐弯走几步有个修鞋的,都摸得一清二楚。
一来二去,乘客注意上了这个售票员,各种反映情况的来信来电不断飞向公交公司,表扬的感谢的惟独没有投诉的。田桂琴被领导调到公司文明车组,又从文明车组选拔到市“三八红旗车组”。领导让田桂琴谈谈自己在公交公司是怎样发光发热的,田桂琴说:“其实也没啥,我就是想让别人说声这个售票员真不错。”
我们去采访的时候,田桂琴刚被评为北京市’97年度“下岗再就业明星。”“我都上岗两年了。”田桂琴有些不好意思。
田桂琴家多年被评为“五好文明家庭”。“家和外顺,”田桂琴说:“没有家里的支持,我不可能这么从容地走过下岗这个坎儿。”她住的是小姑子的房,婆婆是下岗那年接来的,称桂琴为“老姑娘”。“能忍者自安,知足者常乐。”婆婆常说这句话。“孩子们没有多大能耐,但都规规矩矩,甭管吃什么饭,都是自己挣的,心里踏实。”如今老人最担心的就是小孩子,逮着空就唠叨过去的事,时间长了孙子不爱听了。“不爱听也得说,”婆婆说:“我和你妈都是这么过来的。”
孩子今年13岁。田桂琴两口子忙,也请不起什么家庭教师,除了老父亲当年对自己说的“踏踏实实”4字方针,田桂琴也讲不出什么做人的大道理。“这孩子和我们那一代不一样了,有自己的想法,小时候想当国家总理,现在想当公司经理。”田桂琴说。我们说这好嘛,甭担心下岗了。田桂琴笑了:“以后难说,总经理干得不好也得下,不过,他那时候肯定要比我们现在强,十五大不都说了嘛,中国明天会更好。”